“致良知”系列解读(六)-凯发官方首页

“致良知”系列解读(六)
 2019-02-26 09:54:13     浏览次数:697


把阳明心学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经典案例,当首推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所经营的企业。二战以后,稻盛和夫运用王阳明心学成功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,一家是日本京都陶瓷集团公司,另一家是日本第二电话电报公司(简称kddi)。不仅如此,在2010年年初,为了拯救日本航空公司,他应日本政府的邀请接任了日航公司董事长的职务,并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使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,重新上市。而稻盛和夫拯救日航公司的办法,就是王阳明的心学之法。具体地讲,稻盛和夫接手日航公司后,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项举措:

一是公开宣布自己不拿日航的工资。一个78岁的老人接过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不要分文,这种精神让日航的许多员工极为感动,不少员工将心比心,纷纷表示为日航工作不再计较自己的物质回报。

二是尽量保住员工的饭碗。按照常规,濒临破产的企业一般都会大举裁减员工,但稻盛和夫上任后并没有这样做,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尽量保住属下员工的饭碗。人在掉进悬崖时突然被一只手抓住,心中的感激之情是非常强烈的。为此,日航的很多员工正是出于这种报恩的心理,开始加倍努力工作,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自身转变。

三是向员工传导知行合一的思维方式。稻盛和夫通过传导知行合一的思维方式,让员工们知道:日航存在的价值是为了全体员工的幸福,如果员工在这里无法得到幸福,那么日航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;而如果失去了日航,也反过来证明,员工并不想追求幸福。而一个不愿追求幸福的人则是十分可悲的。事实上,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是愿意追求幸福的。王阳明说:每个人的存在只是提醒你们,每个人都是有良知的人,但如何致良知,还是要靠你们自己,我帮不了你们。因为凡是有良知的人,都知道如何去致良知。一个不想致良知的人,就不配被人看成是有良知的人。

四是对日航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。日航之所以濒临破产,其主要原因是盲目扩张和严重的官僚主义。稻盛和夫认为,盲目扩张最要不得,它是私欲的表现,不符合天理,自然也就无法取得人心。在当今社会,有不少企业大肆扩张,攻城掠地,固然是事功,问题是你自身的实力是否能够支撑膨胀后的业务。正如王阳明所说,一个有桀纣之心的人,非要去做尧舜的事业,只能是自讨无趣。你可能只是一斤重的金子,却不认真完善自身的纯度,非要把自己变成一座金山,其间自然会掺进各种杂质。结果,表面看上去是做成了金山,其实纯度不够,徒留笑柄。为此,稻盛和夫拒绝从外面掺杂质,只专心致志地优化改善日航内部管理,从而进一步夯实了日航的业务基础。此外,对于公司盛行的官僚主义,稻盛和夫提拔了一批优秀的员工担任中层管理者,并告诉他们,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主人,你们作为公司的中层骨干尤其如此,因为,你们要发挥承上启下、沟通左右的关键作用。

五是倡导用良知做好每一天的工作。稻盛和夫要求管理人员每天必须用良知开展工作,并在晚上进行小结;第二天在改进的基础上继续用良知开展工作,晚上再小结。如此循环往复,直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因为良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每一件事情上所体现的良知程度都不同,必须随时不断地进行总结,才能不断地有所进步。